陳鶴琴(1892~1982),著名兒童教育家和現(xiàn)代中國幼兒教育事業(yè)奠基人,上虞人。
1914年,清華學堂畢業(yè),考取赴美公費留學生,先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又入哥倫比亞大學,專攻教育學和心理學。
1919年回國,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后改為東南大學,又兼教務長。1920年,長子一鳴出生,為了研究兒童的心理和教育,便以自己的孩子為對象,對一鳴作了808天的觀察和實驗,并寫有詳細記錄。
1923年,陳鶴琴在自家客廳辦了南京鼓樓幼稚園,并自任園長。1925年,出版了《兒童心理學》和《家庭教育》兩本專著。1927年,任南京市教育局學校教育課課長,支持陶行知創(chuàng)辦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兼任第二院(幼兒師范院)院長,又與陶行知創(chuàng)辦了櫻花村幼稚園,開辟了鄉(xiāng)村幼稚教育實驗場地。還和陶行知等發(fā)起組織中國幼稚教育研究會,創(chuàng)辦《幼稚教育》(次年改為《兒童教育》)月刊。1928年,他參加并負責起草幼稚園課程標準,推行全國。同年9月,受聘任上海工部局華人教育處處長。在任十一年中,創(chuàng)辦了八所小學(附設幼稚園),一所女子中學,在工人區(qū)開設職工夜校、簡易小學(免費),給五十多所私立中小學爭取到經費補助。1929年,他發(fā)起成立中華兒童教育社,任主席。他還熱心文字改革,出版《語體文應用字匯》,成為編寫平民千字課本及兒童教科的依據(jù)。
1940年后提出活教育三大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xiàn)代中國人。1941年,創(chuàng)辦《活教育》月刊。抗戰(zhàn)勝利后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導處主任督學,負責接管外國人辦的中小學。建國后,任南京師范學院院長,是一至五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