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F/30/34/19BD48DA5C6594511402984C51E_FACAB3BE_C811E.png?e=.png)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禮之五經(jīng),莫重于祭”。古代祭祀或祭典的儀式、儀祀、儀禮種類繁多?!拔宥Y”之中的吉禮為五禮之冠,主要包括社稷、五岳、山川、林澤和五帝之禮;大禹陵祭祀典禮屬于吉禮,為國之大計,國之祭典。
在《尚書》、《史記》、《呂氏春秋》等文獻記載中,大禹不僅僅是治水英雄,更是統(tǒng)一華夏、奠定九州的夏朝立國始祖。夏禹之后,國之為國,家之為家,中華民族自此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對于夏朝明君大禹,從其子啟開始,祭禹活動歷久不斷,代代承續(x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會稽,祭大禹”,開啟了皇帝親祭大禹的最高禮儀,此后秦二世胡亥、清代的康熙和乾隆二帝也都親至越地祭禹。
千百年前帝王親祭的盛況早已隨歷史的車輪遠(yuǎn)去,在新時代,大禹陵的公祭典禮則被賦予了弘揚大禹精神、傳承大禹文化的內(nèi)涵,其對于中華民族信仰的凝聚依然具有重要且深遠(yuǎn)的意義。
1995年4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紹興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舉辦浙江省暨紹興市各界公祭大禹陵典禮。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大禹陵的首次祭祀,間斷近六十年的祭禹典禮自此重回古越大地,續(xù)寫了千年祀禹傳統(tǒng)之新篇章。2006年,大禹祭典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次年升格為國家級祭祀活動。隆重的大禹陵祭典與黃帝陵的祭禮遙相輝映,形成了“北祭黃帝陵,南祭大禹陵”的中華民族先祖祭祀格局。
![](/__local/2/BA/67/803E9012E1D41BD449586A114BF_3D55DC4D_C811E.png?e=.png)
祭祖之旨在不忘本,繼承“慎終懷遠(yuǎn)”、“敬宗尊祖”的傳統(tǒng)美德。提升后的萬人祭禹廣場,每天固定時間呈現(xiàn)的“祭禹”民俗演藝正在進行中,身著古服的禮生們嚴(yán)格遵循古禮,還原祭祀場景,讓觀眾霎那間仿佛穿越到了久遠(yuǎn)的從前,思緒閃回,又無不給人莊嚴(yán)、肅穆之感。既表達了對華夏先祖的追思和緬懷,又展示了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魅力,使游客得以現(xiàn)場感受千年祭禹文化的內(nèi)涵,并接受傳承弘揚大禹精神的感召。
斯人雖已遠(yuǎn),其事其精神卻伴隨著每一代人砥礪前行。大禹精神千秋萬代,具有高度的普世價值,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讓我們循古制、行古禮,共祭華夏始祖,在莊嚴(yán)肅穆的祭祀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大禹精神的熏陶,加強中華兒女間的紐帶聯(lián)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纘禹之緒、揚禹之風(fēng),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