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大雪,仲冬將至,連日的瀟瀟寒雨洗凈了空氣,也將稽山腳下的風(fēng)物洗得如水墨畫中的木石般嶙峋。
雨止時,煙云蒙蒙?;竭B綿,不見峰首。遠處望去,只覺云深;若是站在大禹銅像下舉目顧盼,則真是不知所處。
大禹陵紅菱池內(nèi)的枯荷在幾場冬雨的洗禮下,也褪去了秋夏時期那些熱鬧的綠色,在水面上或立或臥,或?qū)嵒蛱?,呈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的幾何圖形,別具韻味。
荷塘盛時,碧葉接天。而到了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原本大片大片的荷葉已經(jīng)或收攏、或蜷起,溫馴地低頭垂入水中。
在碧如鏡面的清水映射下,枯荷構(gòu)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幾何圖形,像一幅幅精美絕倫的立體畫,令人想起彼埃?蒙德里安的畫作,規(guī)則、神秘,而又意境深遠。
取蓮蓬風(fēng)干,其根莖依然堅強、驕傲地挺立著,將它們隨意地插在大花瓶中,又是另一種情調(diào)。
干枯蓮蓬景區(qū)文創(chuàng)店內(nèi)有售
枯荷葉片的緗色、枝蔓的栗色倒映在水間,往往浸染了底下晃蕩著的粼粼水色,風(fēng)吹池皺,這些色彩便隨著漣漪一層層地漾開去。
漫步于池邊,仿佛感覺自己正慢慢展開一幅山水畫的舊畫軸,畫中之景是泛黃的、略被剝啄的。駐足池邊細細體味,這一片寒山冬水,竟也因這枯荷之色而顯得溫暖了起來。
李義山有詩曰:“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若是在南鎮(zhèn),也可體味這枯荷秋雨之聲。
持傘端坐烏篷船頭,淅瀝點滴,打在傘面、船篷、枯荷葉上,輕輕重重地織作一曲雨中交響,直將冬日的寒意化作了愜意,為游離的心緒增添一縷禪思。
在墨色天際下,行于南鎮(zhèn)道中,將自己置身山水畫般的自然空間,觀枯荷之形,覽枯荷之色,聽枯荷之聲。
荷雖枯殘,卻并未失去蘊藏在生命深處的活力,那些埋藏在淤泥深處的蓮藕正積蓄力量,靜靜地等待春天、準(zhǔn)備生命的又一次勃發(fā)。
于是,看著一池冬水中形銷骨立的枯荷,想到明年夏天又將是半畝熱鬧,又將是歲歲年年花相似,也在這一年的末尾給人們?nèi)计鹨魂囆碌纳南M恕?/span>
最后,小編為大家奉上本期“彩蛋”。近期正是乘烏篷賞殘荷的最佳時期;不如趁著周末,約上知己好友來南鎮(zhèn)赴一場“雨與荷的交響樂”。萬萬不可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