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橋直街,保存了當年老紹興的味道,那保存完好、古樸渾厚的建筑讓人驚嘆和留戀,在這些典雅的古建筑中同時也暗藏著不少小清新的咖啡館和酒吧,還有安靜本分的紹興菜,每到飯點,各家的天井中不時傳出食物的香味,混合著黃酒的味道。在所有市井滋味中,炊煙升起之際,穿梭于古 街,看婦人洗菜,看兒童嬉戲,看老人閑聊,永遠都是最真切的味覺。
“民以食為天”,想來老紹興的味道一定離不開舌尖上的味道。如果你想品嘗地道的紹興菜,除了口味正宗以外,還得融于景。這是一家門面很小的餐館,小到單從門中看都不足以發(fā)現(xiàn)這是餐館。門上黑色字體寫了“塵酒”兩字,門邊飄著的酒旗上印著“阿丘十碗頭”。 對于地外地游客來說,“十碗頭”這個詞匯可能有些許陌生,它是紹興民俗民風在飲食上的集中體現(xiàn)。所謂“十碗頭”,其實就是民間喜慶宴席的一種形式,因其菜肴數(shù)量為十碗,并用碗盛菜,故名“十碗頭”,并采用八仙桌,八人一桌?!笆腩^”取其“十全齊美”,完完備備的寓意。小時候只要聽說,“吃十碗頭哉“,便知道誰家有喜事了。
餐館其實是由紹興的老臺門改造而成的,如其他的臺門一樣,原始的樸素,沒有任何人工的裝飾,就是那樣自然地呈現(xiàn)著,顯示著經(jīng)歷的風雨,展現(xiàn)著歲月的滄桑,讓人覺得如同一個穿著旗袍的少婦般不失久往的風韻。天井中排了兩三張桌子,如果天氣好,坐在這里吃飯會更有風味。再進門就是店家的廚房了,值得一提的是,這家是沒有菜單的,墻上掛了用木板制作的小牌匾,上面清晰地標明了菜名和價格。所有的菜基本是半成品,保證了客流高峰上菜的速度。店主在自家二層小樓里做菜,地道本分,頗受街坊歡迎,出品地道的十碗頭,屋子里養(yǎng)著鳥,到了臘月,如很多老紹興一樣,房梁上掛滿了魚鲞臘味。光看這些,就足以勾起饞蟲。
走上窄窄的木制樓梯上二樓,二樓是餐廳,沒有豪華的裝修,甚至連桌椅都是不統(tǒng)一的,壁上掛著幾幅藝術(shù)氣息濃厚的作品,紅色格紋的桌布也顯得很別致,倒是比一般經(jīng)營地道特色菜的餐館多了幾分小清新。點了幾個特色菜,等待的時間里,二樓臨窗可以看見屋后的河流,坐在此處既可欣賞水鄉(xiāng)風景,又能大飽口福。
茶余飯飽之后,出門踏上老街,天色已黑,在昏黃的燈光下,老街又呈現(xiàn)出另一派寧靜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