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作為和紹興古越歷史有深厚淵源的人物,并以其傳奇經歷,被人們奉為“商圣”,民間尊稱“財神”,對紹興具有雙層的意義。建范大夫祠于府山西南側的文化休閑旅游區(qū),可凸顯其淵源與地位,也能吸納人氣。是在建城2500之際為紀念范蠡先生而建的祠堂。
建筑布局采用坐北朝南,前后三進,依據地形步步升高,高低錯落。來到祠內,首先看到的是一個戲臺,這是作為展示古越戲曲文化的場所。中間為商圣殿,商圣殿左右兩邊是一副對聯:“功高財大,越人永靦。德廣財多,青史朗然”。這是后人對范大夫一生的評價與贊揚。進入商圣殿,先映入眼簾的是范蠡的座像,一身布衣,睿智煥發(fā),看上去十分和藹可親,座像有4.2米的高度。兩側為壁畫,分別反映的是范蠡陪伴越王勾踐入吳為奴并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復國和辭官經商的故事。座像背后是一個當時越國的字體:鳥篆體“越”字,現在已不多見?!案欢械隆迸曝蚁旅鎯蓚仁牵盒帐想[陶朱,貨殖休疑司馬傳。聲名齊種柘,流風猶頌大夫賢。范蠡經商致富有司馬遷的《史記 貨殖列傳》為證,對此應無可懷疑。
走出商圣殿,來到寢殿前的西廂房,這是一個多媒體房間,左右分別是“范蠡動畫片”以及“百家講壇”,以視屏的方式講述范蠡從政經商以及和美女西施的傳奇故事。
來到寢殿,寢殿西側主要用來展示范蠡從政方面的事跡,比如種蠡相交、曲折見用、獻策解困、筑城立都、靈臺觀天、南池養(yǎng)魚、西施入吳、越女之劍、陳音善射、三阻伐吳、扁舟五湖、辭官經商、富而好德等故事都以壁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尤其是那段勾踐忍辱負重在范蠡等大臣們的幫助下,復國雪恥,從戰(zhàn)敗國轉為戰(zhàn)勝國,是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最早成為中原霸主的第一位越國君主。而范蠡在越王勾踐復國之后則乘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他的急流勇退讓人佩服不已。在范蠡離開之后,越王勾踐以環(huán)會稽山三百里者為范蠡奉邑,命工匠鑄成范蠡銅像,以每天供奉的形式來紀念范蠡。
展廳中間是一件刻有“上將軍止”四個銘文的遺物腰牌,是古人通行和身份的證明。而在勾踐時期,越國只有范蠡一位上將軍。腰佩正上方是幅由古代畫家吳太元畫的《陶朱公種竹養(yǎng)魚萬倍利致富全圖》的貼金壁畫,畫中呈現一派勤勞致富的和諧景象。展廳東側展示的是范蠡經商過程中而得出的經驗法則,《范蠡理財十二法則》、《范蠡理財致富十二戒律》、《范蠡經商十八法》,并且在經商過程中以農夫汲水發(fā)明秤桿和秤砣,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加福、祿、壽十六顆星做標記,以一顆星代表一兩重,十六兩為一斤,發(fā)明了“十六兩秤”。這些都成為我們后人現在最珍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