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期間,有關(guān)家風家規(guī)的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共鳴和好評。古語有云:“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奔訌娙鐣乃枷氲赖陆ㄔO(shè),離不開家風的傳承。作為社會風氣的最小單元,家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家庭成員,也影響著道德水平和社會風氣。家訓(xùn)家風,是治家之經(jīng),是做人的標尺,自古以來便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許多名人、偉人所形成的品格、取得的成就,與他們所受家訓(xùn)家風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周恩來總理兩袖清風,一塵不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高風亮節(jié),為全世界所景仰。他之所以能得到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如此廣泛、摯烈的愛戴和深切、持久的懷念,不僅是因為他為中國和世界人民所作出的杰出貢獻,還因為他具有極為高尚的品德,這與他從小耳濡目染周家世代秉承的品性高潔、清廉公正的家風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在周恩來祖居誦芬堂的小堂前掛有“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的對聯(lián)。聯(lián)中說的“無求”,是告誡人們要舍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不為外物所羈絆。所謂不必強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扒蟆保侨松犯竦捏w現(xiàn)。這幅對聯(lián)原先是掛在周恩來四伯父周貽賡家的,這是他教育侄兒等晚輩們的治家格言,希望他們能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些優(yōu)良的家教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美德,對少年恩來產(chǎn)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由于這句周家家訓(xùn)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又寄予正氣和清廉之風,且十分易記,受到了許多游客的喜愛。在參觀游覽途中,大家紛紛用手機、相機、攝相機或用筆記錄下了這句家訓(xùn),以勉勵自己學(xué)習(xí)周總理的高風亮節(jié),使心靈得到洗禮和升華。
同時,在周恩來紀念館風范園二樓的大理石石柱上,雕刻著周恩來在二十六年總理生涯中所逐漸形成的“十條家規(guī)”,這“十條家規(guī)”同樣又寄寓了總理高尚的品格:一、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只能出差順路時看看。二、來者一律住國務(wù)院招待所。三、來者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己出錢,沒有工作的由總理代付伙食費。四、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五、不許請客送禮。六、不許動用公家汽車。七、凡個人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別人去辦。八、生活要艱苦樸素。九、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guān)系,不要炫耀自己。十、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雖然是極其樸實的話語,但我們能看出總理對其親屬的嚴格要求。正如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女士所講述的,伯父要求我們要和全國老百姓一樣過簡樸日子。我們都是在伯父的教導(dǎo)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過來的。這“十條家規(guī)”是周恩來高尚人格的寫照,展示了共產(chǎn)黨人處理家國關(guān)系的崇高境界。家風連著作風,它不僅是周恩來的家規(guī),也是加強干部作風建設(shè)的一面鏡子,更是社會人立身處事的標準?!笆畻l家規(guī)”現(xiàn)已成為周恩來紀念館廉政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游人每參觀至此,無不肅然起敬,其高尚人格的感染力,令人們深受教育和啟發(fā)。(名人故居 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