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從天寒地凍的北京逃到暖洋洋的杭州,開始我的假期。還在機場,便確定了紹興的行程。一定要去紹興走走!不僅要去咸亨喝一碗黃酒、品幾顆茴香豆,還要去乘烏篷船在水巷游蕩,看“橋橫碧水遠,柳影疏夢鄉(xiāng)”,不僅要去要去聽一聽書屋里傳出的婉轉(zhuǎn)越腔,還要去沈園讀一讀流傳千古的綿綿詩詞,不僅要叩訪魯迅故里,用腳步丈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距離,還要探尋蘭亭勝地,讀著《蘭亭集序》,遙想當年曲水邀歡的文人雅趣。當然,紹興所承載的遠不止這些……
從杭州去紹興十分方便,搭上杭州南站發(fā)出的動車,20分鐘就到,如果不是因為車廂里沒那么多人,還以為是在坐地鐵。出站后,在廣場上,買了張紹興地圖,看看各個景點的位置,心里規(guī)劃了路線“魯迅故里—沈園—蘭亭—禹陵—周恩來故居”,若還有時間就去紹興博物館、秋瑾故居轉(zhuǎn)轉(zhuǎn)。不知道怎么坐車方便,就問了問報刊亭的阿姨。紹興人很熱情,即便她普通話講的很不順溜,但還是努力地告訴我怎么走。之后幾次問路也很順,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會很耐心地慢悠悠地告訴我,所以我對紹興人的印象很好。這時候有一個穿馬甲、戴氈帽的大叔向我湊過來,哩哩啰啰地說著什么,我也聽不明白,幸好人家有個輔助工具,指了指手里的冊子,滿是古鎮(zhèn)、老街的照片,又指了指遠處的三輪車,哦,那是他的坐騎,感情是過來拉活兒的。擺擺手,跟阿姨、大叔say goodbye,咱自己坐車走了。
乘4路公車,到魯迅路口,下車到對面,順著人流往左拐,沿著魯迅西路一直朝東走,會路過咸亨酒店,接下來就是魯迅紀念館、魯迅故居,但這會兒還不能進去,要先到游客中心買票。這段距離不長,公交車只有4站。如果打車的話,就直接到魯迅故里,也就是十塊左右,可以不必走回頭路,稍微節(jié)省些時間。
游客中心前的影壁。魯迅先生點著煙,煙霧中透出紹興老街的景象。這好像是在展現(xiàn)一番回憶的場景,沒有橫眉冷對,沒有心憂天下,就是回憶故鄉(xiāng),安祥,溫暖。
游客中心的廁所,非常精致。這趟在江浙游玩,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就是江浙一帶各地景點的公廁,都設計地十分精致,此處便是一例,之后還有一系列推出,呵呵。這不僅體現(xiàn)了技藝和水平,更是體現(xiàn)了設計者的觀念和態(tài)度。
買好紹興旅游通票,便先去了魯迅祖居。魯迅祖居為周家老臺門,是紹興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臺門建筑之一。老臺門共分為四進:第一進,臺門口抬頭就可望見“翰林”匾,為其祖父中進士后所得;第二進為“德壽堂”,一幅對聯(lián)寫著“襟懷行云流水,品集喬岳泰山”筆墨精深;第三進是香火堂,用作祭祀和處理喪事,兩側(cè)為主人書房、臥房及佛堂、餐室;第四進是座樓,是生活起居處。有少主書房、幼童書房、琴房、閨房、繡房等等,可以想見這祖居是何等的煜耀和闊大,儼然名門望族之氣象。從中亦可知少年魯迅從一位錦衣公子一下子跌落到幾乎“乞食”之境,此間世態(tài)冷暖,外人又何足道哉?
魯迅紀念館,進門處設有先生的塑像,寫著“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薄<o念館里陳列豐富,有些物品肯定會讓你會心一笑,比如閏土的照片、閏土送給魯迅先生的貝殼……這里可以多停留些時間。
魯迅故居,周家新臺門。1881年,魯迅出生于此,一直生活到18歲去南京求學。
百草園,雖只是一個菜園子,卻帶給了童年的魯迅那么多欣喜和快樂?!安槐卣f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嶺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
“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學這篇文章時,我剛上初一,讀到這段文字,深深地懷戀了一下快樂的小學生活。至今仍記得,課后,語文老師出了兩個作文題目讓大家選,一個是《走出童年》,一個是《童年,走不出》。
青藤爬上墻頭,開滿了淡黃色的小花。
百草園中還居住著一對老年夫婦。
百草園的后門。
百草園的后街,沒有游客會來這里,一個人在街上走走,想象百草園的樂趣,十分愜意。
從百草園東側(cè)的門走出來,就到了紹興民俗展覽館。
走完這幾個地方,已經(jīng)十一點半,雖然肚子還不餓,可擔心一會兒到了飯點兒人多,就先去了咸亨酒店。堂口對聯(lián)書:“小店名氣大,老酒醉人多”。一層主要針對游客,菜都是做好的,一份一份擺在那里,點好師傅馬上就拿給你,倒是方便快捷,卻也失去了感覺。點了干菜燜肉、醉蟹、臭豆腐、杭椒茄子、一碗米飯、一碗老黃酒。找了個向陽地兒,開始享用。
酒足飯飽,帶著幾分醉意在巷子里閑逛,拍一拍路邊攤,照一照烏篷船。
一直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一抬頭,便是三味書屋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
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支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
走出三味書屋,正是“魯迅故里”的影壁,想想應該在這里留個影,于是找了一位朋友給我拍下這張。繼續(xù)向東,不出十分鐘的路程,便是沈園。還可以選擇從三味書屋門前乘烏篷船前往。
這是沈園的公廁。是不是很精致,我們有扯謊吧 呵
來沈園,是為了憑吊陸游,更是為了看看那兩首千古名詞。陸游與唐婉出于父母之命被迫分離后,在沈園偶遇,陸游感慨萬分,遂題壁于沈園《釵頭鳳》一詞:
“紅酥手,黃籐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看了這詞,非常傷感,也和了一首《釵頭鳳》,不久便悒郁而逝了。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四十年后,八十多歲的陸游故地重游,又寫下了一首“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此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的詩。沈園遂名重千古。
從沈園出來,已近兩點,抓緊時間趕去蘭亭。蘭亭不在市區(qū),303路公交車到蘭亭風景區(qū),車程大概半個小時,可單是等車就花了十五分鐘,往返占用了近三個小時。我對書法并沒什么興趣,之所以大費一番周折,執(zhí)意要去蘭亭,就是被他的名氣所吸引。旅途中,我們總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幸好,蘭亭不是那種“不去很后悔,去了更后悔”的景點。畢竟這里是“天下第一行書”的出處。
蘭亭
鵝池碑亭
小時候讀過王羲之父子的故事,沒想到在這里見到了這個“太”字,更有意思的是這塊石碑旁邊還煞有介事的擺放了十八口缸。
曲水流觴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從景區(qū)出來,路過一條商業(yè)街。由于這個時間游客稀少,商鋪的店主都在悠閑地打牌,橋上的黃狗在曬太陽。路過一處石橋,識不得上面的字,十分納悶。知道的朋友告訴我啊
再次回到市區(qū),已是四點,已經(jīng)沒時間去博物館。就去了周恩來故居和秋瑾故居。在秋瑾故居,我第一次看到柚子樹。
回去的路上,路過塔山和大善塔。紹興產(chǎn)的塔牌黃酒,不知是用的哪座塔做商標。
塔山
大善塔
天色暗下來了,但還有時間,我決定去探訪蔡元培故居。對照地圖,循著路標,穿過數(shù)條街道和一個亂哄哄的市場,終于找到了。它隱藏在一個未經(jīng)開發(fā)的充滿當?shù)厣顨庀⒌膶こP∠?。在門前站立片刻,向蔡校長致敬。巷子里昏暗的燈光與斑駁的白墻,在月光的映襯下,調(diào)配出油畫一般的色彩,有位老人騎著自行車從我身旁經(jīng)過,閉上眼睛,聽著叮叮當當?shù)穆曇魸u行漸遠,仿佛一下子被抽離到另一個時空……
走出巷口,順著香味來到一家小店,一看菜色也十分惹眼,點了茭白肉絲、韭菜螺絲、一碗米飯。菜很快上來了,也很快地我一掃而光。坦白講,比中午在咸亨吃得好多了。給老板付錢時,問清了去火車站的路,步行二十分鐘。消化一下,剛好上火車。
就這樣,我度過了2010年的光棍節(jié)。回到蕭山,我和春子講,其實光棍節(jié)不僅僅是單身男女聊以自嘲的節(jié)日,而應該被賦予更多的意義,就好比情人節(jié)要兩廂廝守、中秋節(jié)要全家團圓,那光棍節(jié)就應該認真地體驗光棍的單身生活,即便是已經(jīng)有男女朋友或已經(jīng)結(jié)婚的人,在這一天,可以自己過,享受一個人的自由自在,也可以的朋友過,享受大家在一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