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人杰地靈,英才輩出,歷史上曾是政治家、軍事家活動的舞臺,更是以敘情優(yōu)美為特色的越劇的故鄉(xiāng),也是以高亢激昂見長的紹劇的發(fā)源地。不少居作家、藝術家通過酒來反映人民的生活,或以酒為紐結,來組織戲劇、藝術中的矛盾沖突,因此酒成了紹興地方生活、戲曲、藝術、政治等各個方面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政治和酒
壺酒興邦的故事早就為古越人民所知曉,越王勾踐以酒為計,臥薪嘗膽;以酒為策,獎勵生育;以酒勞師,大破吳軍,報仇雪恨,稱霸中原。在歷史上酒與政治、軍事的事件還有很多,如“溫酒斬華雄”、“煮酒論英雄”、“杯酒釋兵權”……。
紹劇和酒
紹劇又名紹興大班、紹興亂彈,流行于紹興、寧波、杭州、上海等一帶。它的歷史已有300多年。明代中葉,全國四大聲腔中的余姚腔、弋陽腔盛行于浙江一帶,紹興舞臺上出現(xiàn)了“紹興高調(diào)班’’。明末清初,秦腔南來,影響了紹興的高調(diào),于是到了乾隆年間就形成了一個亂彈劇種,這就是今天的紹劇 。
紹劇既形成于酒鄉(xiāng)紹興,紹劇的唱腔又便于表達飲酒后的豪興,因此酒給紹劇演出節(jié)目,為表演藝術增加了不少內(nèi)容,紹劇也宣揚紹興酒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以酒壯膽、借酒澆愁、豪飲助興、濫飲誤國、以酒為計……演出了一個個跌蕩起伏的歷史故事。
越劇和酒
以優(yōu)美、富有詩意為風格特色的越劇,最初就生長在紹興這塊土地上,因為紹興在古代稱越國,故稱越劇。
越劇的前身是20世紀初流傳于浙江嵊州一帶的小型演唱班子,在當時叫“落地唱書”,又叫“小歌班”、“的篤班”。1922年改稱“紹興文戲”。直到1938年,才改用“越劇”的名稱。
越劇中表現(xiàn)酒的戲很多,特別是表現(xiàn)紹興酒的戲。如《白蛇傳》、〈〈西廂記〉〉、〈〈血手印〉〉、〈〈醉公主〉〉等等,把紹興酒與劇情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劇中有酒,酒中有情。
書畫和酒
最有名的是紹興蘭亭王羲之的曲水流觴,飲酒賦詩,蘭亭集序,千古一絕,并因此開創(chuàng)了會稽儒風,留傳于后世,成為千古佳話。竹林七賢,醉酒僻禍,明哲報身,放浪于世。明徐渭,狂生醉酒,強心鐵骨,恃才傲物,水墨淋漓。徐渭常常醉中作畫,杯不離手,手不停筆,邊喝邊畫,酒醉畫成。清李慈銘,常寄情于酒,酒詩不離,因酒懷鄉(xiāng),懷鄉(xiāng)飲酒。秋瑾“吾輩愛自由,勉勵自由一杯酒”……。
生活和酒
生活里婚嫁酒俗中酒是必不可少的,“訂親酒”、“會親酒”、“結婚酒”、“交杯酒”……;生喪酒俗中的”出生酒”、“剃頭酒”、“滿月酒”、“得周酒”、“生日酒”、“作夀酒”、“忌日酒”……;歲時酒俗中“散福酒”、“分歲酒”、“元宵酒”、“團圓酒”、“相聚酒”、“離別酒”、“喬遷酒”、“和解酒”、“洗塵酒”、“壓驚酒”、……;時節(jié)酒俗中的“清明酒”、“端午酒”、“七月半酒”、“冬至酒”、“插秧酒”、“麥收酒”、“慶豐酒”、“開業(yè)酒”、“分紅酒”、“行會酒”、“散伙酒”……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酒,時時有酒,不管你會不會喝酒,人的一生根本不離不開酒。
千百年來,紹興酒為紹興人民增加了許多財富,這財富不光有物質(zhì)財富,更有精神財富。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市井百姓,借酒助興、以酒為朋、與酒結緣……留下了許許多多紹興酒的典故和佳話,給后世人以無限美好的記憶與想象……
紹興黃酒城 朱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