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紀念館召開“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展覽改版研討會
3月27日,魯迅紀念館召開“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展覽改版研討會,來自魯研、文物、旅游、設計、教育、文化界的多位具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專家結合免費開放實際,對陳列改版的內容和形式建言獻策,集團公司副總經(jīng)理仲麗華,“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展覽改版工程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參加會議。 資深文物專家高軍認為陳列改版一是應該體現(xiàn)紹興特色,突出魯迅成長的歷史背景,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魯迅青少年的活動軌跡;二是應該體現(xiàn)陳列水準,重視魯迅文物資料的征集、挖掘和研究,不斷豐富魯迅文物資料和文獻資料,用內容來說話,用文物來體現(xiàn),用真實、豐富和科學的文物展品體現(xiàn)陳列檔次,使陳列內容更有系統(tǒng)性更有說服力;三是應該體現(xiàn)時代成果,運用當今高新科技,有選擇地加以采用,形式打破常規(guī),使靜態(tài)的文物動起來活起來,達到與觀眾互動的效果。 魯研專家裘士雄認為原先陳列采用編年體形式,經(jīng)過數(shù)十年來的實踐檢驗,得到中外觀眾肯定,基本框架不宜輕易變動。對于陳列改版,他建議在保持紹興特色的同時,廣泛吸收最新魯研成果,爭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 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院長沈江峰認為陳列改版在面向公民時應該更多考慮對下一代精神領域的影響,使其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更自由、更包容、更開放,從布展的內容和形式上更加吸引孩子,注意成人和孩子的欣賞差異。同時關注互動性,讓孩子積極參與,讓展覽更有意義,體現(xiàn)魯迅的思想魅力和文字魅力。 視覺設計專家董建成認為,應該圍繞紹興的魯迅和魯迅的紹興做文章,以最大多數(shù)觀眾體驗的需求為標準,結合免費開放以來大流量、讓觀眾在快速流動中接收等因素,充分利用復合空間體現(xiàn)陳列要素。 紹興博物館副館長婁烈提到了增加魯迅文物、深化越魂主題的一些具體做法。如重點突出紹興歷史文化對魯迅的影響,除歷代名人外,地域文化、民俗風情的展示,更貼近實際。 仲麗華副總經(jīng)理指出,改版陳列內容上要在現(xiàn)有的框架上增加紹興特色,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做到語言平實,貼近生活,文字優(yōu)美,避免說教,現(xiàn)代發(fā)展需要與當代主題文化結合。在展覽形式上要以實物為主,改變場景式的展陳形式。在參觀過程中增加互動性,在鞏固老觀眾的同時,更多兼顧80后90后新觀眾,用動漫、微博等互動新形式,符合新需求。她還建議發(fā)揮臨展廳、報告廳作用定期舉辦館藏文物展覽、開展觀眾互動等。 魯迅紀念館館長陳勤對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表示由衷感謝。對于改版的主題,他歸納為用現(xiàn)代的手段折現(xiàn)歷史的本真,用互動的手段打動游客的心靈。在陳列形式上,原有框架基本保持不變,著重體現(xiàn)紹興魯迅、文豪魯迅、世界魯迅、藝術魯迅和親近魯迅幾大塊面。如對“紹興魯迅”塊面、“文豪魯迅”塊面進行完善充實提升,“世界魯迅”塊面包括對外交流,魯迅與文豪故鄉(xiāng)的對接等內容,“藝術魯迅”塊面包括油畫魯迅、版畫魯迅、中國書畫魯迅等豐富陳展內容,展示館藏文物精品,在“親近魯迅”塊面中,恰如其分地使用互動手段,增加新館客流量。 下階段,魯迅紀念館將在深化細化基礎上,著手撰寫《魯迅生平事跡陳列》總綱方案,同步展開文物征集、復制等前期工作。 (楊曄城)